查看原文
其他

参与式艺术中的伦理及美学争议 | CVSZ第45期纽约线下沙龙

蔡艺璇 Conversazione 2023-01-07

在曼哈顿岛上的一处客厅

环境casual

但话题不casual


我们想要给你一个——

安静说话、认真思考、放松交际

的地方

CVSZ第45期

纽约线下沙龙


参与式艺术中的

伦理及美学争议


文/主持:蔡艺璇

组织:王雪圻


时间:6月2日(周六)下午

5:00 pm-9:00 pm


地点:纽约 曼哈顿 上西区

120 Riverside Boulevard, New York

报名之后会发送具体门牌号


艺术评论家Dan Graham曾评论说:

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相似的。他们梦想着做一些比艺术更具有社会性、更具有合作性、更加真实的作品。(All artists are alike. They dream of doing something that’s more social, more collaborative and more real than art.)


过去的艺术都是从“物体”(Thing)的角度被接受和欣赏,之后对艺术家“光晕”及“原创性”的强调将“物体”(Thing)推向“作品”(Work),关系美学的提出又将其推向“事件”(event)的层面。艺术从具有原创性光环的“物”变为一种“作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参与”的概念从二十世纪历史前卫运动开始愈发盛行,同时也产生了参与式艺术和道德及美学标准之间的冲突。一些艺术项目的呈现形式与传统的艺术品大相径庭,甚至否认其与美学的关系,使得评价“什么是艺术品?”变得十分艰难,准确说,这些项目的创作及评价语境是多元的。而当艺术积极得介入社会现场,伦理(道德)准则成为评价作品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这些艺术项目又难以和社会实践在同一语境下相提并论,最终比较和批评还是回到当代艺术语境下。


这篇文章将追溯“参与”这个概念的起源,以及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多种体现形式。由于时间有限,本次沙龙只能针对一部分问题进行探讨,期望在之后的专题中能够从不同参与形式出发细致探讨。


历史发展


自二十世纪欧洲历史前卫运动以来,艺术中“参与”的概念由来已久。追溯历史,不仅会帮助我们发现“为什么需要参与式艺术”,同时每个阶段“参与”的策略和目标,都伴随着文化界对社会政治形势的乌托邦式的反思,反映在对艺术生产、消费及批判的重新审视当中。


在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变革中,艺术家受到环境的推动而参与社会运动。作为意大利未来主义(Futurism)的领袖人物,诗人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鼓励艺术家去煽动观众,通过行动打破禁忌和正统观念。激浪派(Fluxus)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也继续了这样的策略,用艺术在公共场合激发人们心中隐藏的力量。绘画、雕塑、戏剧和社会运动逐渐融合在一起。而战后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消费关系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作为国际情景主义(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的核心成员Guy DeBord在其著作The Society of Spectacle中阐述了资本对人的异化,以及艺术创作在城市中重建情景的重要性:

it rehumanizes a society rendered numb and fragmented by the repressive instrumentality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在一个被资本主义产生的压制性工具变得麻木和碎片化的社会中,它(艺术创作及城市实践)使得社会重新变得人性化,从而摆脱景观(spectacle)对人的支配。对于许多艺术家和策展人,Guy Debord的批判是回到“为什么要参与”时最常被引用的理论之一。六十年代之后发展出的诸多参与形式,还包括偶发艺术、行为艺术、艺术行动主义、社区艺术等。


“参与性”是反商品化的、反霸权的,反对创作以“物体”为主要形态的艺术,反对让观众成为消极的接受者,荷兰艺术家Jeanne van Heeswijk曾这样写道:

艺术家逐渐失去对“被动的展示与观看关系”的一个原因是,这种交流已经完全被商业世界所占有,毕竟,现在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审美体验。(One reason why artist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a passive process of presenter-spectator, is the fact that such communication has been entirely appropriated by the commercial world… After all, nowadays one could receive an aesthetic experience on every corner.)


然而,“参与”也不一定就是激进且颠覆式的,相反,存在于社交媒体中的艺术,如Twitter Art,向我们表明:当代的“参与”也意味着全浸透在景观之中。同样的还有大型浸透式多媒体装置、浸透式戏剧。


案例及分类


(粗浅分类,此处欢迎补充和纠正)

我将参与式艺术,从策略上,大致分为几种——


第一种,以行为艺术和戏剧表演为方法,消解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界限,让观众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之一。其中最为经典的一个作品是艺术家Jeremy Deller在2001年创作的The Battle of Orgreave,还原了1984年在英国Orgreave的一起近5000名矿工与8000名防暴警察之间的暴力对抗,艺术家Deller汇集了800名历史演员和200名曾经经历过历史事件的矿工,经过排练后在Orgreave再次重演暴力事件。并将这次重演拍成纪录片。


第二种,通过构造一个浸透式的(或者说景观式的)场域,进入这个场域即是成为它的一部分,同时感官和行动也被场域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大型浸透式多媒体装置、游戏性情景、及互动式装置。


第三种是,通过网络发起多点艺术行动。One&Other是Antony Gormley的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其中有2400名参与者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空置的第四座位上占领了100个小时。 该项目于2009年7月6日星期一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14日。 许多参与者借此机会评论当前时事,或对他们个人而言重要的问题。


第四种是,通过和某个政治/社会共同体的合作,发展系列艺术项目,进而实现某种社会上的或政治上的目标。例如Center for Urban Pedagogy,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他利用设计和艺术的力量来增加有意义的公民参与。他们通过课程、视频、宣传手册和海报等解释影像社区的城市政策和规划问题,将困难的政策转化为外行语言,允许更多人的参加。他们的项目团队由艺术家、设计师、社区成员等组成,所涉及解决的问题,从少年司法系统,到区域规划,再到食物分配。


伦理及美学争议


参与式艺术中尤为争议的两个议题便是伦理准则和美学标准的问题。


在Malise dans l’esthétique当中,Ranciere公开抨击了当代思想中的“伦理转向”,即“当今的政治和艺术受到伦理评判的影响越来越大”。以The Battle of Orgreave为例,作品是否成功,取决于创作者是否认真聆听、不偏不倚的调查、以及表达不同声音的能力,还有“重现重演”这个行为的治疗效应。Claire Bishop在其书Artificial Hell中谈到:

在这种类型的项目中,同理心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互惠交流,让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外思考,并与他人建立更能共情的关系。in this type of project, e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is highly valued, since only this can facilitate ‘a reciprocal exchange that allows us to think outside our own lived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 a more compassionat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同理心的强调,是对参与式艺术的批判中最常出现的语言,这种人际交往中的伦理准则超越了其他社会准则。它也代表了从90年代以来的,身份政治所开创一套批判语言:尊重他人,承认差异,保护基本自由,和关注人权。这种伦理的转向使得艺术的定义从视觉的、和感觉的,转向“话语的、谈判的”(discursive exchange and negotiation)。



同时,当一些艺术项目以实现某种社会价值为目标时,评论家发现我们并无法将其与真正的社会项目相提并论,艺术还不足以调动起真正的社会运动。Claire Bishop评价说,这是:

保持在象征性的层面之上,通过站在传统、表现性和物质性的对立面之上,而体现其批判价值。总而言之,参与式的艺术项目的比较和批判,最终还是回到当代艺术语境之中,尽管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看起来不是艺术。

remaining on the level of an emblematic ideal, and derive their critical value in opposition to more traditional, expressive and object-based modes of artistic practice. In short, the point of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for participatory projects always returns to contemporary ar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are perceived to be worthwhile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non-artistic.


本期问题——


1. 追溯“参与”的概念在艺术史中的发展,每个阶段的艺术形式及其意义都伴随着文化艺术届对当下社会政治形势的乌托邦式的反思。在当代语境下,参与式艺术应当重构什么样的“关系”?


2. Ranciere公开抨击了当代思想中的“伦理转向”:政治和艺术受到伦理准则越来越多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伦理准则,很多程度上进入了对“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语汇,如何面对这样的现象?


3. 许多参与式(艺术)项目呈现形式与传统艺术品大相径庭,甚至否认其与美学的关系,但其批评语境却仍旧是当代艺术的,如何看待这样的困境?



CONVERSAZIONE沙龙

将和你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活动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经的讨论(2h)

提引人会从三个案例入手介绍主题讨论背景、并提出问题。欢迎参与者七嘴八舌一起聊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第二部分,是不正经?的社交时间(2h)

我们会根据报名人数准备食物酒水,欢迎大家边吃边喝边玩边聊。


在曼哈顿岛上的一处客厅

环境casual

但话题不casual


我们想要给你一个——安静说话、认真思考、放松交际——的地方。



如何参与?


时间:6月2日(周六)下午

5:00 pm-9:00 pm


地点:纽约 曼哈顿 上西区 

120 Riverside Boulevard, New York 

(报名之后主办方会通知具体房间)


费用:20 USD/每人


如何参与?

CONVERSAZIONE纽约成员请直接向群主报名

或在后台回复“参加纽约线下活动,并附上微信号”


如果你还没有加入Conversazione?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打开“申请加入”链接


CONVERSAZIONE

Conversazione是一个关注“艺术社会价值”的社群。艺术家(创作者)们在扮演着更多角色——参与生活、干预现实、推动发展、不断试验、发起变革、或者通过新兴形式扩大艺术的影响力。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问、深入调研、促进不同层面对话的方式,构建社群,并发现实践创作中变革的可能性。


参与活动?

从公众号问答,到共同研究,成为专题负责人,参与或发起workshop。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公众号ID

conversation_art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